談到線上個人品牌經營的這件事 - 深入學習創新實驗室
起因是一位資深的顧問打電話給我討論一些事,掛電話前他補了一句『我目前正在經營 個人品牌 』。
 
其實每個人都在經營個人品牌,不一定是特定從業人員的專利。例如像朋友借錢,他願意借表示你受到別人的【相信】,在借取這個【行動】才會獲得他人的回應,也就是說你不是說個人品牌時才開始做品牌,事實上你已經走在品牌的路上。
 

沒有品牌的品牌

我認識一個友人,平常就玩玩小孩、調侃老婆(他還活著,我也覺得是奇蹟)、發發美食(根本不是美食部落客)、偶爾寫寫工作,隨便發個文按讚跟回覆都比我高,你說他有在經營【個人品牌】嗎? 表面上沒有感覺,但實際上看讚&回覆率就可以了解。
做【個人品牌】一定要敲鑼打鼓,說在做品牌才是做品牌嗎 ? 你有看到【無印良品】天天在行銷自己東西有多棒嗎?!
 
當然,做【個人品牌】也有很多模式,以【無印良品】為例,品牌也不是只有一種道路。
 
前陣子參加一個顧問跟創業者間的創業小聚,有一位女士發言『我200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其間創業,辦了一間音樂教室,面臨最不景氣的時機,幸好XX顧問幫我。今年,我兩個女兒陸續要從音樂學院畢業,我想再開一間音樂教室,我希望XX顧問再來幫我』。這位女士在發言時,在這些顧問中,心裡就閃過兩個人。果不其然,就是其中一位。我心裡想『媽的,又是他』(我跟他很熟,完全沒有不敬之意,不要誤會)
 
會這樣講是因為,兩年前參加擴大辦理的場合,全台灣有五大區,這一區算是第二大區。參加前他輕描淡寫跟我說他要拿一個獎,結果每一區只有兩個顧問拿,全台灣只有十位,他是其中之一。
在這些單位裡,他算很有知名度,可是在線上的名聲卻是沒有很響亮,那他有沒有經營【個人品牌】? 在B2C或許知名度不高,但在B2B中算是經營的不錯。

線上個人品牌經營
 

線上【個人品牌】經營

再來談一下講師或顧問,切入線上【個人品牌】經營的方式跟步驟:
 

(1)知道

要進行到【行動】這個步驟前,起始的步驟就是認識,就像你不可能借一筆錢給你沒聽過、不認識的人,在這個步驟的表現會關係到最後的產出。
 

①內容

要在網路認識一個人,就是透過在網路上分享的內容,藉由內容檢視一個人的想法跟經驗,來評斷一個人的深度。如果對你的印象都只是留於表面,對於有志經營個人品牌的人就不是一件好事。
實務分享會是一個好的切入角度,唯一要留意就是揭露的比例。
 

②頻率

由於臉書的演算法,發文的頻率也很重要。對你發的主題有興趣的人才能夠持續追隨你,並對於你有更深一層的了解。
 

(2)了解

就像電視上拼命洗腦的廣告,如果內容沒有具備多大的意義是無助於粉絲的了解,印象只是停留在表面。

①通路

經營自媒體的管道,多元的管道會帶進來對你主題經營有興趣,卻是不同圈圈的粉絲。

②光榮事蹟

當你無暇經營內容為主的發文,光榮事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,例如:成為某比賽的遴選顧問、某單位的課程講師、或是遠赴某些區域去輔導或是教授。
當然也會有,身為某些比賽的遴選的評委,但這類型的比賽因為有獎金,單位要求評委不能公佈身份的要求,以致於無法公佈在社群媒體上的困擾。
 

(3)相信

長期積累之下,相信會來自三個部分

①知識

對於分享者的分享知識的內容產生同理、認同。

②邏輯

看事情的角度很重要,如果看的想的都是一般人的想法,那表示這樣的主題是無關痛癢,一般人都可以解決。
如果要以知識變現的角度切入,邏輯這樣的能力就很重要。

③解決問題的能力

要驗證所學的知識跟邏輯是有用跟值得學習的,就套入實務中去解決問題,效益這一件事就會相當明顯。
 

(4)行動

客戶願不願意為了解決他的問題採取行動?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但是你要先知道那一些”粉絲”還活著。

①提高活躍度

利用知識分享、議題來提升粉絲的活躍度,對粉絲進行分級管理,依照不同的分級給予相對性的活動。
 

②提高留存率

在取得活耀度高的粉絲之後,提供對於高活躍的用戶設計符合相對性的活動。
 

③變現

以知識工作者的角度,不外乎辦理課程、訓練或是委託輔導之類。不同身份【變現】的角度跟目的不見得是一樣,但這也是驗證前面的步驟的正確與否。

④自主分享

參與的粉絲會對於參加的方案,以分享的方式進行評論、感想等等的回饋,或是願意推薦給其他的朋友。
 
要達成以上的步驟,【個人品牌】的經營才算達到一個雛形。
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有興趣,可以加入以下粉絲團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