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習慣 讀後心得
本書作者提到所謂習慣,就是被規律執行—而且很多時候是不假思索—的行為或慣例,光用這個定義很容易就可以拿來檢視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上,運作得很好與很差的狀況。例如: 每次領到錢就先拿去儲蓄,一段時間後就可累積出一筆錢,相反的,每次領到錢就不自覺的花光,那就會一直沒有錢;又或,三餐規律也不吃零食,那體重就會維持得好,相反的,每天都吃宵夜,自然而然就一直發胖。重點是 “不假思索” 的行為慣性。
作者也提到帶來巨大改變的原子習慣,就是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,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,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。這給了我們一個如何逆轉勝的法門,可實際運作在工作與生活上。例如: 現在語言學習的APP很多,每天學一句英文,幾年下來英文的功力至少溝通沒問題;又或,每天清掉家中一個不要的物品,一年後家裡空間就能恢復原狀。重點是雖 “微不足道”但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成果。
當然,要打破舊慣性建立新習慣說的容易,要做總是難。因此,整本書提供了我們實作的方法,共有四項法則: 1. 讓提示顯而易見 2. 讓習慣有吸引力 3. 讓行動輕而易舉 4. 讓獎賞令人滿足。這四項法則分別對應了「提示」、「渴望」、「回應」、「獎賞」這習慣養成的四步驟。將之實踐在工作上,例如為讓自己養成閱讀專業新知的習慣,在「提示」方面:、先設定信念: 我是能提供最新知識給客戶或學員的老師,所以開始追蹤業界專家的FB或Youtube頻道,每天關注有否新的資訊 (讓提示顯而易見),而且只要有滑手機時,就要同步觀看這些專家的資訊 (習慣堆疊),另外,也在電腦桌面建立一個檔案資料夾,讓學習的資料可以彙整 (環境設計)。在「渴望」方面,運用誘惑綑綁讓自己先把一篇專業的資料看過後 (需要),才能聆聽喜歡的演講 (想要),此外,設定要模仿某位專家,因為他的教學總能帶給學員最好的新知。
在「回應」方面,運用高頻率短時間來促進行動,早中晚各10分鐘,瀏覽專業新知 (最小努力原則),另外,訂閱專業領域的電子報,使其自動發送資訊到mail 。在「獎賞」方面,在手機建立一個備忘錄,只要有閱讀10分鐘就註記,當日早中晚都有做到,就存50元進帳戶 (獎賞帳戶)。
有趣的是在運用四法則在啟動此項新習慣時,發現原來過去讓自己遲遲沒有採取行動的原因竟是《等我有時間再開始》,可笑的是永遠等不到適當的《時間》。原子習慣的實操,讓事情得以啟動,也期待之後改變的成果。
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有興趣,可以加入以下粉絲團
粉絲團: 深度學習創新實驗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