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 課程設計 談短課程跟長課程的設計差異性
從 課程設計 談短課程跟長課程的設計差異性 ,在課程時間長短不一、想要達成目的不一樣、反映在課程地圖的設計上也自然不會一樣。
短課程的課程設計
短課的課程講爆發力,在有限時間必需吸引學員注意,也必須兼顧課程的目的,但有時候為了符合課程目的就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塞進一堆資訊,對學員是個挑戰,對講師跟主辦單位都會是挑戰。
短時間塞進過多資訊,學員吸收不好,反映在課程評價自然不佳,就算學員客氣給予的評價都是正面,未來主辦單位再辦理類似課程,當時的學員已經有既定的評價,也未必會參加,招生單位為了達到招生目標就必須更加賣力去做招生。
講師採取在符合題目的要求下降低主題的規格,因為多數公開課來的學員對該主題的領域了解深淺不一,主辦單位師很難去掌控報名學員對該領域了解的程度。建議講師在課前務必進行說明,並鼓勵如果課程無法達到學員心理想要的問題,可以利用課後時間對單一主題回覆。
當然最好是講師能不調降題目的規格,在有限時間之下,考驗講師對主題熟稔跟駕馭主題能力跟表達能力,才有機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達成目標,主題複雜度越高越難。
長課程的課程設計
長時間的課程設計又跟短課程不一樣,重點是跟學員關係的營造,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,一定要在第一堂課就要開始做。爾且要挑選適合的老師來做opening。
這類型做opening 的老師很重要, opening 開得好 ,學員就會留下來。開得不好,課程開始學員都走光了,儘管後面老師再好,學生都走光了,再好都沒有用。
如何做opening ? 這要從 課程設計 目的跟結構來看,有些講師的內容很好,但是課程內容不適合跟學員關係建立搭上邊,當然也可以特別設計,只是這樣就必須多花上一點時間再進行這個步驟,就比較可惜,最佳的結果是課程內容跟學員關係建立能同時執行。
但長時間課程在執行時,又粗分為三種類型。
第一種類型是講師只負責單堂課
這也是很常見的方式,特別是在一些講師班或顧問班更是常見。這樣的課程中,主辦單位邀約是該講師在該領域有特別的專長,因此只有單堂課程或少數的單元課程。單一講師並不適合進行關係營造,這邊講不適合是因為時間有限,前面時間被吃掉之後,後面也沒有機會在補充。
找班主任督課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,由班主任負責跟學員關係建立。但多數時間班主任也會是該領域的講師,這樣情形下也許會類似專長的講師忌諱,此外這樣的課程設計,也會造成開課的成本增加。
第二種是模組類型的課程
課程設計採取模組課程連結,一般模組課程也可能由數位講師組成,也可能由單一講師。
由數位老師組成模組課就比較像是長課程設計的短版,可以歸納到長課程討論。因此我們就針對單一講師負責單一模組的角度來看,有些模組課程間的主題很近,往往會發生前面的老師把後面老師要講的內容給講掉了,後面的老師又不知道這件事情,當課程進行中,發現這個現象,會讓後面老師講課時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地步,我還真的遇過這樣的情境,整個課程步驟大亂,評價自然也不敢去想。
如果主題切的很開,上述尷尬的事情自然可以避免,但也可能會產生每個講師各吹各的調,感覺不像是一門被規劃的課,所以要聯合眾多講師來開一門課,最好是主辦統籌的人能夠了解邀來講師的專長,對主題跟內容進行溝通。
第三種是一門課一位講師
這樣的好處是課程沒有銜接上的問題,但該講師就必需自己做opening。
有些講師認為一定要給學生物超所值的課程內容,拼命塞東西,忽略到課程氛圍。雖然學員肯定老師的努力跟教授內容,但是同儕間的學習氣氛並沒有帶起來,這樣的長期課是非常累,如果沒有同儕的拉力,到後面結訓,就會面臨缺課人數過多的問題。
另外萬一該講師因為某些意外事情發生,臨時無法到課,主辦單位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,拼命打電話找可以上場的講師。
我也遇過明天要上課的講師,突然前一天該講師的親人過世,主辦單位只得在限定時間內另尋講師。特別像是現在產投班招生課程,很多屬於長時間課程,如果就只有一位講師負責,講師萬一臨時出甚麼狀況,連要調課的機會都沒有,處理上就很棘手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