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轉換及運用的能力來自知識汲取

知識往往是沉睡在記憶中,直到消逝在腦海。盡管唸書千百回,當她消失就是消失,沒有留下一點痕跡,就像她從來不曾出現在生命中般,這應該會是多數人的困擾。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,必需先存在,然後才能談到轉換跟運用。

在個人能力進化時,無差異性的知識 無法成為競爭力的來源。常識必需具備,但脫穎而出的關鍵會是在知識轉換跟運用,接下來就必需考慮擴大知識在組織內部的影響力,也就是   如何將知識建置、知識共享跟保存,對組織會是一個重要的關鍵。

書本是知識其中一個重要的來源,書中具有的Know What,也就是所謂的知識,在閱讀時進行內容的吸收,但是過程會是靜態。要如何把這樣的靜態過程轉換成動態,在進行汲取時,同時進行知識轉換及運用。

轉換過程是一種能力的訓練,需要是時間的投入。

 

知識轉換及運用
知識轉換及運用

在進行知識轉換的過程中,可以用四個手法六個方式來進行發展

在發展讀書心得時,常看到的就是唸完一本書把有感的部分記下,轉換成一篇篇讀書心得。讀書很好,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,我們希望更進一步進行知識的運用。在進行到⌈知識轉換⌋發展前,是進行書本選定。選書過程中,經歷到純理論的書不容易發展可以執行的know-how; 工具書具備know-how 但know-what 過於簡單;或是內容過於鬆散,不利發展架構的書……等等。

 

四種手法分別是分析、比較、增加及補充,將這四種手法套入以下六種方式,對其內容進行知識的轉換。在方法三、四、五之中 ,是借助一本以上的其他書,進行分析、比較、增加及補充。其實這也會是一般寫論文常用的手法。

一、與書本相關的架構_內部結構

將書中的內容熟讀之後,可以使用KJ法,發展跟書本內容有相關的大綱。例如 ⌈四騎士主宰的未來⌋的Amazon 部分,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整理出來五個綱要。再對這些綱要進行增加及補充。

四騎士主宰的未來_Amazon

二、與書本相關的架構_外部結構

要發展外部架構比內部架構稍微難一些,特別是不一樣的書的外部架構都會有所不同。外部架構的發展會仰賴生活跟工作經驗、發展的目的而有所不同。不同的人發展出來的外部結構也會有差異性,還是以⌈四騎士主宰的未來⌋來說明。

四騎士主宰的未來_外部結構

三、同屬性的書

以生物學上「種屬科目綱門界」來譬喻,「種」是分類學上認為的最小基本分類。意思是用其他同一屬性的書,跟正在閱讀的這本書進行比較、增加跟補充其不足。例如行銷4.0跟流量池的這兩本書,內容上很大部分都涉及到社群經營相關,所以我的書這兩本書歸到同一個屬性(這部分會根據每個人吸收到的重點不同而有所差異)。

四、同類型的書

類型又比屬性涵蓋的範圍更大,舉例:有一本食譜是針對西餐的菜色烹飪,但另外一本書是針對前一本書中描寫到的一個細節進行內容放大,針對這樣一個菜色發展出來的書,兩本書的關係相對緊密。例如:西餐的食譜跟西洋點心的食譜。

或是說關係上雖然不是很緊密,但也屬於同一類型的書。例如: 行銷4.0跟商業4.0,也會是屬於同一類型的書。

五、不同類型的書

原閱讀的書跟進行比較的書分屬不同類型的書,但原來的書涵蓋範圍大於或小於進行比較的書,可以從其中歸納出來共同點,這共同點有可能是以時間、影響層面等方式出現。

例如 :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一書中,談及生態圈、一條龍&供應鏈間各自帶來不同的影響。代表一條龍的電商龍頭亞馬遜在進行產業整併之後,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失業潮。但是這樣的失業潮會讓未來的工作的型態或專業產生變化,未來工作在那裡這本書中,就是談論到這樣的趨勢跟變化,所以這樣兩本書就會產生一些關聯性。

失業者職業訓練

六、生活或工作經驗的連結

這些書中的 Know What,跟經過分析、比較、增加和補充產出的內容,能否能吸收進而轉換成工作能力 ? 也就是能不能對應到你的生活、工作。產出的Know How 跟你的生活或是工作上的經驗有一致性嗎 ? 或是有矛盾 ? 在釐清這些差異之後,這樣的智識方能轉換成你可以運用的能力。

例如筆者本身有創業跟企業輔導、教授失業者的職業訓練的經驗,根據上一張圖示,在未來工作在那裏中一個章節有討論到產業升級產生的失業現象,這部分就又可以連結到個人經驗值。

About 蔡 豐全

網路行銷 講師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微型鳳凰創業顧問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跨境電商生態村 顧問 台灣網商協會 顧問 中華職能開發策進會 顧問 新北市社企電商基地 輔導顧問 阿里巴巴認證講師 深度學習創新實驗室 計畫主持人
View all posts by 蔡 豐全 →

發表迴響